临港文理学院学生团队研发 “智能渔排监控系统” 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带动渔民致富

刘老师 阅读:5 2025-09-24 15:25:19 评论:0

  “第一次看到渔民因台风损失惨重,我就想,能不能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帮他们?”2025 年 8 月,在第八届中国国际 “互联网 +”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现场,临港文理学院 “蓝海智联” 学生团队队长、环境科学专业 2022 级本科生陈雨桐,拿着团队研发的 “智能渔排监控系统”,向评委讲述项目初心,最终团队凭借该项目斩获金奖,这也是临港文理学院在该赛事中首次获全国金奖。

  “蓝海智联” 团队由 5 名学生组成:队长陈雨桐(环境科学专业,负责项目统筹与需求调研)、副队长李明(计算机专业,负责算法开发)、王璐(机械专业,负责硬件设计)、张萌(金融专业,负责商业规划)、赵阳(英语专业,负责文档翻译与国际交流)。团队的研发灵感源于 2024 年 3 月的一次社会实践 —— 当时他们赴浙江舟山六横镇调研,看到渔民周福明的 30 亩大黄鱼养殖渔排因台风 “玛娃” 预警不及时,损失超 20 万元,“周叔蹲在渔排上哭的样子,我至今记得”,陈雨桐说,“传统渔排靠人工看管,渔民要 24 小时值守,遇到恶劣天气还是难以及时应对,我们就想做一套低成本、易操作的智能系统。”

  从 2024 年 3 月到 2025 年 5 月,团队经历了 14 个月的研发攻坚:最初的系统原型因传感器续航短(仅能工作 8 小时)、成本高(每套超 5000 元),被渔民拒绝试用。“那段时间我们每周去舟山,和渔民聊天,记录他们的需求 —— 他们说‘要省电,能撑过台风天’‘不能太贵,不然用不起’‘操作要简单,我没读过多少书’”,李明回忆。为解决续航问题,团队改用太阳能供电(配备高效太阳能板,阴天也能充电,续航达 72 小时);为降低成本,他们从二手市场采购零部件,自己组装测试,将每套成本降至 1600 元(仅为市场同类产品的 1/3);为简化操作,张萌设计了语音交互 APP,支持方言识别(如舟山方言 “看看水怎么样”),还制作了图文版操作手册。

  2025 年 5 月,系统在舟山六横镇 20 户渔民渔排试点,恰逢台风 “玛莉亚” 来袭。“当时系统提前 36 小时预警‘海浪超 2.5 米,建议转移养殖物’,我们帮渔民把大黄鱼转移到岸边暂养池,” 王璐说,“台风过后,没装系统的渔排损失惨重,装了系统的 20 户几乎没损失,周叔拉着我们的手说‘谢谢你们,救了我的渔排’。” 试点期间,系统帮助渔民减少养殖损失超 80 万元,渔民满意度达 100%。

  团队还制定了 “公益 + 商业” 双轨推广计划:对经济困难的渔民,免费提供系统(由团队申请的大学生创业基金补贴);对普通渔民,采取 “成本价 + 后续服务” 模式(每套 1600 元,含 1 年免费维修)。目前,团队已与舟山六横镇渔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,计划 2026 年推广至 100 户渔民,覆盖养殖面积 5000 亩;上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专业教授王健团队也已加入,为系统优化提供技术支持(如增加 “养殖产量预测” 功能)。

  获全国金奖后,团队收到多家投资机构的合作意向,陈雨桐表示:“我们的初心是帮渔民增收,接下来会继续完善系统,计划 2027 年推广到福建、广东等沿海地区,让更多渔民受益。” 临港文理学院也为团队提供了 “创业孵化支持”—— 免费提供创业工位、对接企业资源,帮助团队将项目落地转化。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news.edu.edu.mu/post/3189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