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新增 “海洋智能装备” 本科专业 填补长三角涉海智能人才培养空白

刘老师 阅读:5 2025-09-24 15:21:05 评论:0

  2025 年 10 月 8 日,临港文理学院收到教育部正式批复,新增 “海洋智能装备” 本科专业,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聚焦 “海洋装备 + 智能技术” 交叉领域的本科专业,也是该校继人工智能、环境科学后,第 3 个对接临港新片区海洋产业的特色专业。该专业针对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化升级需求(据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2025》显示,我国海洋智能装备人才缺口年均超 5 万人),构建 “机械设计 + 智能控制 + 海洋工程”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,核心课程涵盖《海洋装备智能检测技术》《水下机器人设计与应用》《海洋大数据分析》等 12 门,其中 60% 课程需在企业实训基地完成,且每门实践课程配备 “高校导师 + 企业工程师” 双指导。

  与上海海洋大学 “海洋工程装备” 专业侧重传统装备结构设计不同,临港文理学院该专业突出 “智能赋能” 特色 —— 联合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(我国舰船装备研发核心单位)共建 “海洋智能装备实训中心”,中心划分 “水下机器人研发区”“智能控制系统仿真区”“装备检测试验区” 三大功能区,配备 5 台自主研发的轻型水下机器人(最大下潜深度 300 米,可搭载水质传感器与高清摄像头)、2 套船舶智能控制系统仿真平台(模拟 12 种海洋复杂工况)。学生大二起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,如 2025 年将同步对接 “东海风电装备智能运维”“长三角智能渔排升级改造” 两大项目,学生需完成设备数据采集、算法优化等实操任务,项目成果计入学分。

  专业师资团队实力雄厚,除校内 8 名教授(其中 5 人有 10 年以上海洋装备研发经验)外,还引进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原总工程师张卫国、上海电气风电装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明担任产业教授,每周开展 1 次 “产业前沿讲堂”。专业计划 2026 年招收首批 50 名学生,与上海电气集团签订 “订单式培养协议”,明确毕业生优先进入集团海洋装备事业部,从事智能装备研发、运维等岗位,起薪预计达 9000 元 / 月,且工作满 3 年表现优异者可获企业专项深造基金(最高 5 万元 / 人)。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news.edu.edu.mu/post/3183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