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梓良陆小凤
文院教授孙大海
阅读:6
2022-01-19 22:37:44
评论:0
一、初看违和,再品封神:打破刻板的角色重塑
1986 年 TVB《陆小凤之凤舞九天》开播之初,万梓良的陆小凤曾遭遇争议 —— 相较于观众习惯的 “玉树临风侠客模板”,他脸上的褶子、随性的胡茬与略带粗犷的轮廓,似乎与 “风流倜傥” 的想象相去甚远。但随着剧情推进,这份 “违和感” 逐渐转化为 “量身定制” 的认可,正如粉丝所言:“古龙笔下的陆小凤本就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,而是浸在市井酒气里的浪子,万梓良恰恰演出了这份烟火气。”
这种精准的角色拿捏,体现在对 “多面性” 的平衡把握中。面对花满楼时,他会勾着唇角调侃 “瞎子也能闻出好酒的年份”,眼神里满是老友间的熟稔随性;追查绣花大盗案时,指尖摩挲酒杯的动作突然顿住,笑意收敛的瞬间,眼底已盛满探案的锐利锋芒;面对晶晶的深情时,酒窝里藏着温柔,却在谈及江湖道义时语气陡然坚定。这种 “该顽皮时顽皮,该正经时正经” 的层次切换,让 “四条眉毛” 不再是简单的造型符号,而成了有血有肉的性格外化。万梓良用表演证明:陆小凤的风流从不是刻意的轻薄,而是发自骨子里的洒脱;他的机智也不是悬浮的 “开挂”,而是藏在市井气里的通透。
二、匠心加持:黄金班底成就的武侠质感
万梓良版陆小凤的经典,离不开幕后团队的硬核支撑。该剧监制是与王天林齐名的萧笙,编导组集结了范秀明、黄锦钿等日后的金牌导演,而武术指导更是请到了 83 版《射雕英雄传》的程小东。这样的阵容为角色注入了扎实的江湖根基,让陆小凤的 “灵犀一指” 既有视觉冲击力,又贴合人物特质。
程小东设计的武打动作,完美诠释了 “举重若轻” 的武侠美学:陆小凤接暗器时,手腕轻转间便用两根手指夹住飞镖,没有夸张的肢体幅度,却尽显 “心有灵犀” 的玄妙;与檀香剑客对决时,身形辗转如流云,酒壶在手中翻飞的同时已避开致命攻击,将 “醉里藏锋” 的气质具象化。而服化造型的细节同样用心,虽无华丽堆砌,却以鲜丽耐看的配色与古典韵味的设计,让陆小凤的布衣毡帽、腰间酒葫芦都成为角色标识,即便如今剧照画质粗糙,仍难掩那份江湖侠气。
配乐更是锦上添花,黄霑作词、顾嘉辉作曲、甄妮演唱的片头曲《留下我美梦》,一句 “迎清风万里冲天凤”,与万梓良饰演的陆小凤纵马江湖的镜头相得益彰,旋律一响便将人拉回那个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。这种 “表演 - 动作 - 音乐” 的三位一体,让角色超越了剧情本身,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。
三、群像映衬:江湖知己的灵魂共鸣
陆小凤的江湖从不是单打独斗的舞台,而万梓良与配角们的对手戏,更让角色魅力层层递进。黄允材饰演的花满楼堪称 “最佳镜像”—— 作为连续出演 76 版与 86 版花满楼的演员,此时的他表演已臻成熟,将盲人的温润通透演绎得恰到好处。当陆小凤带着酒气闯进门,花满楼笑着递上茶杯;当陆小凤为案情烦忧,花满楼仅凭呼吸声便知其心事,两人相视一笑的默契,完美诠释了 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 的江湖情谊。万梓良在与黄允材对戏时,会刻意放缓语速,眼神也从外放的洒脱转为内敛的恳切,这种细节调整让 “陆花知己” 的设定深入人心。
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则勾勒出陆小凤的多面江湖:面对薛冰的纠缠,他会无奈皱眉却始终保持绅士风度;面对西门吹雪的冷峻,他敢开玩笑却又暗藏敬重;面对晶晶的深情,他眼中的犹豫与坚定交织,展现出浪子柔情的一面。这些对手戏没有沦为背景板,反而通过不同性格的碰撞,让陆小凤的形象更加立体 —— 他既是爱管闲事的 “陆小鸡”,也是重诺守信的大侠,更是懂得珍惜情感的普通人。
四、经典永续:超越时代的口碑沉淀
开播即跻身当年香港收视率前十的《陆小凤之凤舞九天》,并未随时间褪色,反而在岁月淘洗中更显珍贵。相较于刘松仁版 “灵动秀气” 的诠释,万梓良版被更多观众视为 “最贴原著神髓” 的版本 —— 前者胜在外形与气质的贴合,后者则赢在对角色内核的精准捕捉,将古龙笔下 “嗜酒好色却又机智无双,放浪不羁却重情重义” 的复杂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在武侠迷的讨论中,万梓良版陆小凤的名场面被反复提及:追查隐形人组织时,他故意装醉套话,眼神却在酒杯倒影中紧盯对方反应;得知薛夫人为救自己牺牲时,他背过身沉默的瞬间,喉结滚动的细节藏尽愧疚与悲愤;最终决战前,他与花满楼、西门吹雪碰杯,笑着说 “输了便喝罚酒”,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令人动容。这些片段被剪成集锦在网络流传,弹幕里满是 “这才是陆小凤”“童年回忆杀” 的感慨,印证了经典角色的穿越力。
更难得的是,该剧集结的豪华阵容成为日后港剧黄金时代的缩影 —— 彼时还在 “打酱油” 的欧阳震华、吴君如,日后都成为影视圈中坚力量。而万梓良在这部剧后,紧接着凭借《流氓大亨》再创收视高峰,可见其当时的号召力。但在许多观众心中,那个带着酒窝、手持酒壶、一笑便满眼江湖气的 “四条眉毛”,始终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。
五、结语:武侠荧幕的 “浪子标杆”
万梓良版陆小凤的经典,在于他没有将角色塑造成完美的侠客符号,而是还原了一个 “活在江湖里的人”—— 他有缺点,爱偷懒、好美色;他有坚守,重义气、明是非;他有温度,懂感恩、藏柔情。这份真实感,离不开演员对角色的深刻理解,更离不开黄金班底对武侠美学的精准呈现。
当如今的武侠剧愈发追求特效与服化的华丽,回望 1986 年的这部作品,更能体会到 “以演技立角色,以匠心筑经典” 的珍贵。万梓良用他的表演告诉我们:真正的武侠魅力,不在于招式的炫酷,而在于人物的鲜活;真正的经典角色,从来不是符合某种刻板印象,而是能让观众相信 “他就是江湖里该有的样子”。这或许就是三十多年过去,万梓良版陆小凤仍能在诸多版本中脱颖而出,成为无数人 “武侠启蒙” 的根本原因。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news.edu.edu.mu/post/415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