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学历门槛引争议:官方回应背后的人才选拔平衡术

文院教授孙大海 阅读:13 2020-11-30 23:27:50 评论:0

第一学历门槛引争议:官方回应背后的人才选拔平衡术

“研究生学历符合要求,却因本科非‘双一流’被拒”—— 近期多地人才引进中的 “第一学历限制” 引发热议。一边是求职者对 “学历查三代” 的质疑,一边是地方政府 “精准引才” 的诉求,教育部、地方组织部门等陆续作出回应,揭开人才选拔中的政策博弈与现实考量。

国家基调:从否定概念到明令禁止

“‘第一学历’并非官方概念。” 教育部在多次回应中明确表态,学历通常指最高或最终学历,若强调 “第一学历”,则小学、中学皆可纳入,其概念本身存在逻辑漏洞。这一立场在政策层面逐步强化:2020 年国务院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首次提出,公务员招录、事业单位招聘不得将毕业院校作为限制性条件;2025 年教育部《关于做好 2025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进一步明确 “三严禁”,严禁发布限定 985、211 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。
政策背后是对就业平等权的维护。光明网评论指出,第一学历门槛不仅侵害求职者权益,更可能加剧教育内卷 —— 许多学生为冲击名校反复复读,造成教育资源浪费,长远来看还可能固化社会阶层。中国经济网则强调,此类限制忽视学习经历的连续性,本质是用人单位 “识才怠惰” 的表现,不愿投入精力考察实际能力。

地方回应:“特殊性” 与 “普惠性” 的分野

与国家层面的禁止性规定形成对比的是,地方人才引进中仍不乏隐性门槛。内蒙古达拉特旗 2025 年 3 月发布的引才公告明确要求,本科需为 “双一流” 建设高校或 QS 前 100 境外高校毕业,硕士、博士虽不受专业限制,但仍需全日制学历背景。四川广元更因限制 “本科第一学历为全日制” 引发本土求职者不满,有网民直言 “广元教育资源不如成都,却反过来限制本土培养的人才”。
对此类限制,地方多以 “特殊性” 为由回应。广元市委组织部在答复中解释,第十六批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是基于全市产业发展、人才结构等实际情况制定的针对性政策,并非普惠性规定,且当地公务员招录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仍不设全日制学历限制,未影响基本就业平等权。达拉特旗则通过政策倾斜体现差异化:对硕士以上学历者放宽专业限制,首次岗位聘用不受结构比例限制,试图在 “精准” 与 “公平” 间找平衡。
这种 “分类施策” 的逻辑在多地存在。央视网专访显示,地方引才政策往往分为两类: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岗位严格执行 “无院校限制”,而针对高层次、急需紧缺人才的 “定向引进” 则可能设置隐性门槛,背后是 “快速填补专业缺口” 的现实需求。

现实矛盾:精准引才与公平原则的博弈

争议的核心在于 “急需紧缺” 的界定权。地方政府普遍认为,高端制造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核心岗位,对基础学科素养要求高,限定本科院校背景可降低筛选成本。但求职者质疑,这种 “一刀切” 的标准可能错失潜力人才 —— 有企业调研显示,部分 “双非” 本科 + 名校硕士的毕业生,因兼具扎实基础与科研突破能力,反而比 “本硕均名校” 者更具创新活力。
更隐蔽的矛盾存在于 “显性规定” 与 “隐性操作” 之间。教育部虽明令禁止限定院校,但部分用人单位通过 “简历初筛系统自动过滤”“面试环节私下询问” 等方式延续第一学历偏好。一位资深 HR 透露,此类操作多源于 “同行压力”:“若竞争对手都看第一学历,自家放宽标准可能被质疑‘引才质量低’。”

破解路径:从 “学历门槛” 到 “能力标尺”

如何打破这一困局?官方与学界已形成初步共识。在政策层面,新华网建议完善法律法规,明确第一学历歧视的定义、违法责任及救济途径,细化行政处罚条款。人社部相关人士透露,正联合教育部开展专项治理,通过抽查招聘流程、开通举报热线等方式,对 “问题单位” 实施限期整改与黑名单制度。
地方层面已开始探索替代方案。江苏苏州推行 “能力认证优先” 机制,在芯片研发等岗位招聘中,允许专利持有量、技术成果转化案例等替代院校背景;浙江杭州则建立 “人才评价委员会”,由行业专家、企业高管组成评审团,通过实操考核、项目答辩等方式评估人才,而非依赖学历标签。
“人才评价的核心应回归价值创造。”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忠升指出,破除第一学历歧视不仅需要政策强制,更需构建 “能力导向” 的社会共识 —— 当用人单位真正意识到 “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”,当评价体系能精准衡量实际贡献,学历标签自然会失去存在的土壤。
眼下,这场关于 “第一学历” 的争议仍在持续。国家政策的刚性约束与地方实践的弹性操作形成张力,而每一次回应与调整,都在推动人才选拔从 “看出身” 向 “看本事” 的深层转变。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news.edu.edu.mu/post/3726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

    第一学历门槛引争议:官方回应背后的人才选拔平衡术 - 临港文理学院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