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制过山车:湖北课改背景下的特色课程资源

文院教授孙大海 阅读:15 2021-09-17 10:47:05 评论:0

木制过山车:湖北课改背景下的特色课程资源

在湖北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,“实践育人”“跨学科融合”“本土资源开发” 成为核心导向。而木制过山车这一看似与课堂无关的游乐设施,实则可转化为承载多学科知识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课程素材 —— 它既能串联起物理、数学、工程等学科的理论知识,又能对接湖北本土主题公园资源,成为湖北课改理念落地的 “鲜活载体”。
从湖北课改强调的 “跨学科实践” 来看,木制过山车堪称天然的 “综合学习项目”。在物理课堂上,教师可围绕木制过山车的运行原理设计探究任务:分析列车俯冲时的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,计算轨道弯道处的向心力大小,解读木材弹性带来的颠簸与摩擦力的关系 —— 这些内容恰好对应湖北初中物理 “力学” 模块的核心知识点,且能通过视频观察、数据模拟等方式,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可感可知。在数学课堂上,木制过山车的轨道设计则是 “函数与几何” 的生动案例:轨道的起伏曲线可抽象为二次函数图像,弯道的弧度对应圆的切线与圆心角知识,甚至建造过程中木材的用量计算、轨道坡度的三角函数换算,都能成为湖北课改倡导的 “生活化数学” 教学素材。此外,结合生物学科的 “木材防腐与生态保护”、化学学科的 “木材防腐处理的化学反应”,木制过山车还能形成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主题,让学生在解决 “如何设计一座安全又环保的木制过山车” 的真实问题中,提升知识整合与实践应用能力。
湖北课改注重 “本土资源与课程的结合”,而湖北本土的游乐设施资源,为木制过山车主题课程提供了实践场景。武汉欢乐谷作为湖北知名的主题公园,虽暂未引入纯木制过山车,但园内的 “极速飞车”“木翼双龙”(部分木质结构融合)等设施,可作为 “近替代” 实践基地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 “走进欢乐谷” 的研学活动:通过实地观察设施的轨道结构、安全系统,对比木制过山车与金属过山车的设计差异;采访园区工程师,了解设施建造中的技术标准与日常维护流程;甚至以 “为武汉设计一座木制过山车” 为任务,结合武汉的地形特点(如东湖周边、江夏山地),完成包含选址分析、轨道设计、安全论证的方案报告。这种 “从课堂到实地” 的学习模式,既响应了湖北课改 “强化实践育人” 的要求,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本土文旅产业与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。
在湖北课改强调的 “核心素养培养” 层面,木制过山车主题课程可实现多维度能力提升。在 “科学探究” 素养方面,学生通过查阅木制过山车的历史资料、分析不同地区设施的技术参数,学会提出问题(如 “木材种类对过山车安全性的影响”)、设计实验、收集数据并得出结论;在 “创新思维” 培养上,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木制过山车的设计局限,融入湖北文化元素 —— 例如将轨道设计成 “长江三峡” 的蜿蜒形态,车厢装饰采用 “楚式纹样”,让游乐设施成为展示湖北文化的载体;在 “社会责任” 教育中,可围绕 “木制过山车的环保性” 展开讨论:分析木材来源的可持续性,对比木制与金属设施的碳足迹,引导学生思考 “娱乐需求与生态保护” 的平衡,这与湖北课改中 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” 的目标高度契合。
此外,木制过山车主题还可与湖北课改中的 “劳动教育”“职业启蒙” 相结合。在劳动实践课上,学生可通过搭建微型木制过山车模型(使用环保木材、胶水等材料),掌握测量、切割、拼接等基本劳动技能,体会 “工匠精神”;在职业启蒙活动中,邀请从事游乐设施设计的工程师、主题公园的安全检测人员走进课堂,分享职业故事,让学生了解 “过山车设计师”“安全工程师” 等职业的工作内容,为未来职业选择提供参考 —— 这正是湖北课改 “关注学生全面发展,促进知行合一” 的生动体现。
在湖北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,教育资源的边界正逐渐拓宽。木制过山车这一充满趣味与科学内涵的主题,不仅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,更能成为连接知识与实践、本土与全球、当下与未来的纽带。它启示我们:只要善于挖掘,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能成为推动课改落地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 “宝藏资源”,而湖北的教育工作者也可借助这类特色素材,打造更具本土特色、更富实践活力的课程体系,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更多元的能量。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news.edu.edu.mu/post/3701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

    木制过山车:湖北课改背景下的特色课程资源 - 临港文理学院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