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牵头举办全国传统文化创新论坛 实现 “学术 - 教学 - 服务” 三维联动
近日(9 月 1 日 - 3 日),临港文理学院文学院联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等 12 所高校,及市文旅局、非遗保护中心等 5
家机构,在该校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全国论坛”。这一新闻动态吸引全国 216 名专家学者、300
余名师生线下参会,同步开设线上直播通道,累计观看量超 12 万人次,成为本年度区域内传统文化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交流活动。
教学教育维度,论坛特设 “传统文化教学创新工作坊”,临港文理学院李敏教授团队展示了 “非遗 + 通识课” 教学成果 —— 已开发《剪纸艺术与民俗文化》《皮影戏创作与表演》等 8 门课程,纳入全校公共选修课体系,累计选课学生达 1800 余人次。课程采用 “理论讲授 + 工坊实践 + 校外研学” 模式,上周组织 2023 级学生赴非遗传承基地实践,学生王萌创作的 “二十四节气剪纸套装” 还获市级文创设计大赛铜奖。此外,论坛期间,12 所高校联合发布《传统文化跨校教学资源共享倡议》,计划共建在线课程库,首批上线《古籍研读方法》等 15 门课程,惠及更多学生。
科研服务方面,论坛现场签约 8 项科研合作项目,总经费达 380 万元。其中,临港文理学院与省社科院联合开展的 “数字技术赋能古籍修复” 项目备受关注 —— 团队研发的 AI 古籍补全系统,已成功修复明清破损古籍 46 册,将原本需要 3 个月的修复周期缩短至 72 小时,该技术已被省图书馆、市博物馆采用,累计修复珍贵文献 120 余件。社会学教授陈昊牵头的 “乡村文化振兴数据库建设” 项目,还与 3 个县域政府达成合作,计划年内完成 200 个行政村的文化资源普查,为地方文旅发展提供数据支撑。
合作交流层面,活动促成临港文理学院与 3 所海外高校(日本早稻田大学、韩国延世大学、法国里昂第三大学)签署 “传统文化国际研究合作协议”,未来将开展学者互访、学生联合研学等活动。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山田一郎现场表示,将与临港文理学院共同举办 “东亚传统服饰文化展”,计划明年 3 月在两国同步开展。
公共服务环节,论坛面向市民开设 “传统文化体验日”,设置古籍装帧、传统茶艺、书法创作等 12 个体验区,吸引 800 余名市民参与。65 岁的市民张大爷在古籍修复体验区学会了简单的纸张修补技巧,他感慨道:“以前觉得古籍修复很神秘,今天亲手试了才知道其中的门道,高校能把这么专业的知识分享给我们,特别有意义。”
就业指导模块,论坛专门举办 “传统文化领域就业推介会”,邀请市文创集团、省非遗工坊、文旅新媒体公司等 28 家单位到场,提供文创产品设计、非遗传承管理、文化活动策划等岗位 156 个。2024 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李阳,通过推介会与市文创集团达成就业意向,负责传统节日主题文创开发,他说:“这次论坛不仅让我学到专业知识,还找到了对口工作,感觉离自己的‘传统文化传播梦’更近了一步。”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news.edu.edu.mu/post/3231.html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