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牵头建成智慧海洋监测平台 校地联动守护蓝色港湾

刘老师 阅读:1 2025-09-20 17:03:14 评论:0

  临港文理学院的海洋监测指挥中心内,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临港湾的水质、水温、浮游生物密度等数据,红色预警区域正闪烁提示 “近岸微塑料浓度异常”;与此同时,3 公里外的渔港码头,工作人员根据平台指令启动无人机消杀设备。该校近日牵头联合临港新区管委会、中国海洋大学建成的 “智慧海洋生态监测与预警平台” 正式运行,标志着临港海域保护进入 “精准化” 时代。

  “以前靠人工每周采样检测,数据滞后且覆盖有限,现在平台实现 24 小时全域监测。” 平台负责人、环境科学系教授赵磊介绍,该平台整合了卫星遥感、水下传感器、无人机巡航等多维技术,在临港湾布设 20 个监测浮标、5 套水下摄像头,可实时采集 12 项核心指标;自主研发的 AI 预警系统,能通过历史数据建模预测赤潮、污染扩散等风险,准确率达 92%。

  平台上线即显实效。运行首月便精准预警 3 次小规模油污泄漏,协助环保部门在 1 小时内定位污染源并完成清理,较传统处置效率提升 8 倍;为临港养殖区提供 “定制化水质报告”,指导渔民调整养殖密度与投喂方案,试点区域扇贝亩产提升 20%。“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水质数据,再也不用凭经验养鱼了。” 养殖户李建国展示着平台推送的 “每日养殖建议”,上面清晰标注着当日适宜投喂量与水质变化趋势。

  校地协同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。平台设立 “公众查询端口”,市民可实时查看近岸海域环境质量;与临港渔业协会共建 “海洋环保课堂”,每月开展监测数据解读与环保技术培训,已覆盖 1200 名渔民。赵磊透露,平台下一步将接入山东省海洋生态监测网络,为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带提供数据支撑,计划 2025 年新增 “渔业资源评估” 模块,助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