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文化节燃爆校园 临港文理学院师生巧手传承匠心

临港文理学院 阅读:8 2025-09-26 14:06:29 评论:0

  5 月 28 日,临港文理学院 “传承匠心・遇见美好” 非遗文化节盛大开幕,苏绣、木雕、陶艺、剪纸等 100 项非遗技艺展台沿林荫道依次排开,8000 余名师生参与其中,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。

  苏绣体验区里,72 岁的非遗传承人王阿姨正手把手教学生绣制荷花。“针脚要匀,像鱼鳞一样排列,配色要雅,荷叶的绿要分深浅,这和做学问一个道理,急不得。” 王阿姨一边示范一边讲解。中文系学生陈雨桐屏气凝神跟着学习,手指被针扎了好几次仍坚持不懈,她耗时两天完成的小幅荷花图层次分明、露珠晶莹,被校史馆以 500 元收藏。“以前觉得刺绣是老年人的爱好,亲身体验后才懂其中的匠心。” 陈雨桐说。

  木雕展台前人头攒动,艺术学院李老师用临港本地梨木雕刻 “厚德博学” 校训,刻刀游走间,苍劲有力的字体逐渐显现。学生们拿着小型刻刀在木片上创作,星星、月亮、名字等图案各具特色。大一学生张萌说:“要把刻好的木片送给妈妈,这是我亲手做的非遗礼物。” 展台后的 300 件学生木雕作品半小时内被抢购一空,收入将全部用于非遗传承活动。

  “非遗美食区” 香气四溢,嘉兴粽子、天津麻花、临港鱼丸等特色小吃让人垂涎。烹饪系学生跟着非遗大师学习包粽子,泡米、拌馅、包叶、捆绳每一步都一丝不苟。校长周建明也兴致勃勃加入其中,虽然包的粽子形状不甚标准,却吃得格外香甜:“这粽子里包的不仅是糯米和肉,更是文化传承的味道。”

  文化节还同步举办非遗知识竞赛、传统戏剧展演等活动。知识竞赛现场,学生们围绕 “苏绣四大名绣”“木雕常用工具” 等问题激烈抢答;越剧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、京剧《贵妃醉酒》选段轮番上演,赢得阵阵掌声。活动评选出 20 名 “非遗传承小使者”,他们将带着非遗技艺走进中小学宣讲。截至闭馆,师生自制非遗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 10 万元,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。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news.edu.edu.mu/post/3311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