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联合多机构举办 “临港文化遗产跨学科展”,融合考古、艺术与科技,吸引万余名观众
6 月 10 日至 18 日,临港文理学院联合临港博物馆、上海考古研究所以及 3 所社区文化站,举办 “‘解码临港’文化遗产跨学科展”,以 “考古实证
+ 艺术再现 + 科技互动” 三维模式,展出临港地区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 120 件文物(含首次公开的 “临港贝丘遗址”
陶器碎片),吸引万余名市民、学生参观,成为临港地区年度文化盛事。
展览核心板块 “考古实证区”,由学院历史系师生参与整理的 “临港贝丘遗址” 考古成果首次亮相,通过分层展示遗址地层剖面、出土工具(如石斧、骨针),还原 6000 年前临港先民的渔猎生活;“艺术再现区” 则展出学院美术系学生以文物为灵感创作的 30 件作品,如用数字绘画还原 “古代临港渔港” 场景、用陶艺复刻贝丘遗址陶器;“科技互动区” 最受关注,观众可通过 VR 设备 “沉浸式” 体验贝丘遗址考古发掘过程,还能操作 “文物数字修复” 小程序,尝试拼接虚拟陶器碎片。
展览期间,学院还举办 8 场配套活动:邀请上海考古研究所专家开展 “临港考古故事” 讲座,组织学生志愿者为社区老人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,开展 “小小考古家” 儿童体验活动(模拟发掘迷你遗址)。临港博物馆馆长表示:“此次展览打破了文化遗产传播的单一模式,后续将与文理学院长期合作,推出更多跨学科文化活动。”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news.edu.edu.mu/post/3304.html